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走到十字路口的水质监测:1000亿市场唤“真容”

发布时间:2019-01-09


       在执法环境、监测标准不断完善的同时,水质监测将在2018年内完成国家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过去两年里,水质监测设备市场规模的增幅均接近20%。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朝着市场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的水质监测,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
 
  “2018年将完成205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截至目前,采测分离实现平稳运行,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顺利实施。”在2018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曾如是介绍环境监测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众所周知的是,尽管一直处于执法高压之下,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作为相关职能部门关注和打击的重点在近年得到了遏制,但仍旧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为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依托地方承担六大区域质控任务,形成国家、区域、监测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发布环境监测类标准规范100多项。其中,就包括上收国家地表水监测事权,生态环境部也将由此全面掌控我国大江大河的水质状况。
 
  早在2017年8月,原环保部就已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国家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工作。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方面,国控断面扩展到2050个,覆盖全国十大流域河流和近百座重要湖库,基本满足水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需求。按照国家考核、国家监测、数据共享的原则,2017年10月起全国205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推行采测分离模式,委托第三方机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样。所谓采测分离,就是将考核断面水质采样和分析测试工作交由不同单位承担,改变现行属地监测模式,从机制上与利益相关方脱钩。
 
  接下来,在2018年内完成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的同时,统一委托第三方机构负责运维,实现地表水“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的模式,实时数据国家与地方共享。新建自动站由国家统一负责监测仪器设备配置,由地方负责站房建设。具体要完成全面推行采测分离模式、加快推进水质自动站建设和实行数据联网共享三方面的任务。包括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和总磷以及流域特征污染物在内的地表水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将得以实现连续自动监测。
 
  另据权威媒体报道消息称,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实现采测分离模式至今,采测分离内部及外部质控样品合格率均接近93%,且逐月提升。其中,上海、山东、浙江、湖南、湖北、北京、江西等省份建设进度较快,工作任务完成过半。为保障监测数据的独立性,此前已有一些地方将自动监测站的运维工作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承担。“实施监测事权上收,并不意味着环境监测就与地方无关,今后监测数据仍然与地方共享,并及时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指出。
 
  这也意味着,年内水质监测数据的面更广,时效性更强(由每月更新一次变为每4小时更新一次),信息也更加真实准确。截至2018年2月,除279个不具备建站条件的断面外,目前已有超过700个完成自动站建设任务,占总任务量的近42%。而在国家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完成的同时,水质监测订单也正愈发凸显出国家地方双增长的利好态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一项分析称,水质监测仪器一直以来占据了我国环境监测市场45%以上的份额,近年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也持续超过18%。
 
     随着水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以及环保督察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水质监测市场需求在不断释放的同时,产业链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设备销售增速保持在25%左右,市场规模将超过998亿元。